工业化生活方式已经完成了沿海到内陆,城市到乡村的全面渗透。当留在三四线城市闲适工作的人也住上高层商品房,也已经开上国产新能源车成为一种普遍现实时,经历十年寒窗的小镇做题家,还在一线城市的出租房中蜗居,每天挤地铁通勤又是一个难以改变的状态。

大都市白领生活的啄序边际效益越来越差,相对上位感趋于不存在,但其实际生活水平又已经被环境所固化难以升级。这就是相对被剥夺感的来源,就是他们对于留在大城市这一信念的严重挑战。而遇到挑战,就是需要找出路的,而出路就是,不顾一切去寻找大都会生活的赋魅场景。

大家最近几年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有了越来越多的立面精致,有设计感的店铺。这些店铺们结合老上海的林荫道与古典建筑,就形成了城市新的美学体验,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拍照打卡,人们自己也打扮精致,变成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上海的衡复风貌区,新天地甚至外环外新建的蟠龙天地,都在往这个方向演化。这种现象一般称为“士绅化”,其本质是在既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下,试图重建生活方式的上位感。一线城市必须要为他们的生活场景赋魅,要为他们供应隆重的万圣节圣诞节活动,迎合小资审美的店铺,提供City walk的松弛感场景。这种特殊的体验,让他们以超然于小城市的生活方式,完成对家乡的啄序。

很多人说,是审美的升级造就了这些需求,其实不然,因为大城市的原住民理应有更多的博雅教育机会与视野,但是并没有提前爆发性产生这样的需求,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需要像外乡人白领一样,需要建立自己对家乡父老的生活方式上位。而且新市民的需求,也不那么尊重他们。

但是说到底,实际上这也不是一种高成本的生活方式。当上位感被塑造出来之后,那么必然会被其他地方所学习扩散。

道具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