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最近有篇关于付航的文章:《付航的成功逆袭,是“躺平式家长”的胜利》,里面聊到两点,一是父母接受他的平凡,第二给了他极大的自由。如此看来,他的父母很早就认识到“仅有的一种学校体制,不可能适合所有孩子”,一旦不适应,孩子的“激情”必定被抹杀。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有一所伊丽莎白一世创办的英国学校,威斯敏斯特的校长坦言道,他们在面试学习学生入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有什么能让他们感到兴奋,是否有热情、有激情,激情是他们持续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兴奋剂”。
小布什在其父亲的葬礼上有一段演讲,简短的回顾了老布什精彩的一生:
我曾经听说,人最好趁年轻的时候就去世,当然,要越晚越好。在我父亲85岁高龄的时候,他的一个娱乐就是开快船,他的船叫“忠心号”,他开足300马力,快得像飞一样,在大西洋上驰骋,留下保安船只在后面拼命追赶。
在他90岁的时候,我父亲依然从飞机中跳伞而出,降落点是缅因Kennebunkport镇海边的圣安妮教堂,我的祖母就在这个地方举行的婚礼,这也是我父亲经常去礼拜的地方。母亲说,父亲特意选择了这个地方降落,就是为了应对伞包万一打不开的意外。
前面短短的场景描述,就把老布什的精神特质勾漏出来,一位对生活充满“Passion”的人,无关乎他的年龄或处境。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A River Runs Through It》,中文翻译《大河恋》,1992年上映,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改编自诺曼·麦考连的自传体小说,是布拉德·皮特年轻时帅到掉渣时拍的电影。
电影讲述同一位父亲与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儿子,一位循规蹈矩,另一位放荡不羁,哥哥诺曼性格沉稳,最大的“Passion”是来自文学,求学后拿到了芝大教授的Offer,弟弟保罗随性、刚烈,最大的“Passion”是钓鱼,把钓鱼当成艺术和生命的一部分。如同一处源头分出的两条河流,在中游交集又分离,最终奔向各自终点。
回到“Passion”的根本还是“内驱力”,它不是外在赋予的目标,而是内心真实的渴求,一旦被激起,是类似一种本能的源动力。
暑假期间我和朋友两家人,带着四个男孩去日本东京做城市探索,哥哥Eason已经十七岁,除了偶尔和我们一起参加友人聚会,大部分时间都是他自己安排City Walk。
和大人们几天探索过后,三个弟弟有点蔫了,特别羡慕哥哥的独自行程,渴望着有天能够单飞,考虑他们年龄分别为拿铁11岁、大诺10岁、小诺8岁,经过几天的乘车训练和短途单飞测试后,同行的爸爸挥雨问他们最想去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