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女性在决定结婚的时候,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山田昌弘在1996年的《结婚的社会学》一书中提出:“结婚,对男性来说是‘庆典’,对女性来说则是‘新生’”。 山田主张:对以工作为中心的男性来说,人生并不会因为结婚而改变。无论生育子女也好,还是为了家庭而购置房屋也好,都只不过是作为一家之主所应尽的责任而已。但是女性的人生却会因为结婚对象的不同而千变万化。结婚对人生的影响程度,对男性和女性而言是不同的。 如果说女性确实会因为结婚而“新生”成为新的个体,那么女性选择结婚时则需要与之相应的原因,或者说是好处。然而,认为“恋爱和结婚不是一回事”的女性也并不就是说恋爱或者结婚二者择其一,而是隐含着既希望拥有不必担心“新生”的恋爱、又希望通过“新生”结婚能得到幸福的意思。如此看来,浪漫爱情主义虽然已经丧失了其将性关系局限在家庭内部的作用,但是依然是女性选择婚姻的要因之一。 接下来探讨一下浪漫爱情主义和婚活的关系。《“婚活”时代》一书将婚活定义为“以更好的婚姻为目标,积极地参加联谊、相亲、自我提升等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从“以更好的婚姻为目标”这一点上看,婚活与小仓提出的1985年后进入适龄期的女性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婚活是必要的,这种意识将恋爱与结婚分割开,结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的活动这一认知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将“联谊、相亲”作为重点,婚活到底是重视以爱为前提的结婚——联谊,还是重视目的性结婚——相亲,这一点又是十分模糊的(“目的性结婚”引用自前文所述《结婚的条件》)。 但是从婚活的主旨是“更好的婚姻”这一点看来,这两方面都是有效果的活动。因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联谊、相亲乃至婚姻介绍服务都只是一种手段,他们的价值是均等的。在婚活范畴中,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些手段的价值,而是其成功几率。 倾向于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的女性即使开始进行婚活,如果不能比男性更加直接地面对现实,是很难成功结婚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不得不现实地考虑结婚的30岁以上女性会对婚活做出反应了。《MISS》2008年10月号中的《为什么已过30岁还结不了婚?》一文以女性婚活的困难程度为主题,推出了原“NEWSJAPAN”主播——泷川Crystal和山田昌弘的对谈录。 从泷川的讲话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客观地思考婚姻生活的30多岁女性的各种烦恼。 正因为对30多岁的我们来说,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太多,所以结婚就不知不觉被暂时忽视了。就算结婚,家务等事和自己的生活产生摩擦的部分也变多了。所以,结婚前男女之间的壁垒就不断增厚,即使是一直担心“结不了婚”的人,是不是也有可能在想着“也许还是不结婚会比较轻松”呢? 就我个人来说,从小就没有以后必须要结婚的想法,而是先选择了自立的道路。一边工作,一边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等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反而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从此想要和人生伴侣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想法。 最近,法国开始流行一种不被法律所束缚的新型伴侣关系。我的某个亲戚也选择了这种方式,年轻人之间一般称作“PAX”。算是结婚和同居的一种中间形式。因为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我并不抵触事实婚姻。 现在大部分男性都说等到我能赚钱的那一天吧,然后就不断地把时间推迟。要等的话,到底等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呢?女性因为有适育年龄的限制,所以总会觉得很焦急。但是就算再寻找新的对象,实际上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的,因此就更加着急了。 父亲是法国人,又具有人人称羡的工作与容貌的泷川虽然和一般的30来岁的女性有所不同,但是现实就是即使这样的女性也感到了结婚难的问题。 泷川可以接受事实婚,而且“从小就没有以后必须要结婚的想法,而是先选择了自立的道路。一边工作,一边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等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反而自然地产生了从此想要和人生伴侣幸福的生活下去的想法”。如此看来,也不存在对“恋爱结婚或者如同恋爱般的婚姻”的幻想。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很难结婚,由此可见,泷川女士一开始谈道的“也许还是不结婚会比较轻松”或许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即使泷川女士说也在考虑婚活,但是她不但不是“在结婚造就的“新生”中放弃“幸福的婚姻生活”的理想”,反而通过不选择“新生”避开了可能发生的葛藤,之后的人生也就能够比较顺遂地进行下去。 泷川女士认为“家务等事和自己的生活产生摩擦的部分”,希望结婚以后还能继续工作。但是如果泷川女士选一个与自己的经历相匹配的男性,这样的男性恐怕也不可能有分担家务的时间和精力。事实是,泷川女士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才会不满地表述“男女之间的壁垒不断增厚”。 ![]()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