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陆的印象里,姥爷是一个不喜社交、惜字如命的读书人。教了一辈子书,他在旧居里留下的,主要是堆积如山的数千册字典。这是姥爷一生的寄托,晚年的他总会在这些书籍的环绕下,终日在家中读书、写字,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直到母亲催促,家里等着卖房子,小陆才终于翻开了姥爷留下的故纸堆。走进旧居,她在姥爷藏书的字里行间发现了另一重世界:从明末的《字汇》到建国后的《人民小字典》,从日据时期的殖民教材到扫盲运动的识字课本,这些正在被网络查询全面取代的工具书,跨越了数百年的时光,不仅记录下了文字的流变,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而对于小陆而言,老人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剪报中,不仅藏着一位老知识分子对文字的痴迷,更有祖孙二人之间由文字构建起的联结。虽然有些话姥爷生前从未言明,但翻开泛黄的纸页,故人的音容笑貌仍然能够鲜活地浮现在小陆眼前。 只是现在,她不得不为这些沉甸甸的字典,找到一个新的归宿。 一间故居,一屋字典 推开姥爷家门的一瞬间,我有点恍惚。房间的陈设和记忆中一样,从客厅、厨房,再到卧室,每件家具乃至墙边地上都堆满了书。 最后这几年,姥爷都在我家养病,这里很久没有人来住,空气里飘着一股旧书纸张特有的气味。一拉开窗帘,阳光从纱窗透进来,灰尘在光线中浮沉,那些堆到了天花板的字典们也终于重见天日。 这是姥爷一生的收藏。他是5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到中学当了语文教师,从那时起就开始收藏字典,到晚年已经攒了满满一屋子。 在他去世后,我一直拖着不想来整理这些书,葬礼当晚又一下子病倒了,养了一阵才好一些。但自从葬礼过后,我大姨就开始张罗腾空房子出租的事情。她没条件保存这些书,也不懂怎么处理,只能想到扔掉或卖废品,我也就不得不赶来,给这一屋子字典找好新的归宿,期限就是过年之前。 ![]()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