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甭管是 ChatGPT 还是国产 Kimi、豆包,都很难再带给大家横空出世时的“亿点点”惊艳。
技术震撼已成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搞钱狂热——脑子活络的用 AI 写作绘画,搞副业赚外快;深谙贩卖焦虑套路的博主,则造人设做知识付费,被戏称“AI 时代第一桶金都被卖课的赚去了”。
一众互联网大厂们也在招贤纳士,这一次,年薪百万的好福气轮到了算法工程师的头上。面对如此时代红利,想要分一杯羹的,还有大批冲向爆款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
不过,读人工智能专业究竟是高前景还是高风险?本科四年学习,个中滋味又如何?
人工智能专业,高校新宠儿
高考结束选专业,宛如一场赌博。成绩分数、学校层级、专业前景,无一不是决定未来四年的关键变量。
很多考生既不愿浪费一分,但未经世事又不知道该选什么,最后往往是看时下什么行业前景好、薪资高就匆匆跟风上车,人工智能便是其中一个。
作为新兴专业,人工智能其实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又交叉融合了神经和认知科学、数学、心理学等多学科 ,属于工学下的电子信息类 [1]。
但国内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其实比想象中早得多,在 ChatGPT 震惊世界前,国内就已经开始了智能机器人、虹膜识别、专家系统等多方面的研究,也开始了从研究生到本科生的排兵布阵 [2]。
2018 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同一年,以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领头的 35 所高等院校率先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学校 [1][3]。
到了 2019 年,更有 180 所高校一拥而上追赶这波热潮,人工智能专业新增高校的数量迅速达到峰值,随后几年呈现下降趋势。截至 2023 年,全国共有 532 所普通高校开设此专业,占到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 40.67%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