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改大众过往对于短视频新闻的刻板印象。无论是纸媒还是广播电视媒体,进入短视频时代后都经历了漫长的转型阵痛期。最初,所谓的“融媒体”尝试大多数时候只是将文字或视频直接搬运到网络。后来,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倒逼部分媒体不得不向流量倾斜,大量生产新闻史上所不齿的黄色新闻,关于“新闻已死”的呼号络绎不绝。
而短视频新闻又是极为特殊的时代产物。当短视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触达大众的媒介形态,新闻短视频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但无论是新闻本身的生产过程和呈现形态,还是受众的观看习惯,短视频新闻都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
挑战的核心在于,速度与深度、流量与质量的平衡。 而大象新闻的走红,恰恰证明了专业媒体的核心价值——专业的判断、严谨的求证和人文关怀——在短视频时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新闻学魅力时刻”
又到一年高考时,专业选取指导建议满天飞,但“不要学新闻”已经成为大众共识。
这与媒体环境的巨变有关。报纸逐渐退出人民大众的生活,电视新闻的受众范围也越来越窄,手机每天都在提供即时可查的、爆炸性的资讯,再也不需要有人专门负责筛选与呈现当日重点新闻,因为人人都是自己的“把关人”。
传统媒体的困境,已经是无需再赘言的事实。早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这一结果便可以预料。渠道改变了信息的承载形式,传统媒体也纷纷踏上了“融媒体”的道路。
早期大部分传统媒体在转型时,都只是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搬运工作,比如将原本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稿发布到网站上,或是将在电视台播出的视频做二次上传。
这种转型的收效甚微。原因是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接收信息的渠道本身,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受众的消费习惯。简而言之,比起报纸或电视,在互联网上观看新闻,“跳出”是极为便捷的举动,过去的内容风格显然与互联网模式并不适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