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4》大结局还没更新。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就跟着小编再盘点些节目录制中所涉及到的家庭议题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葛夕和留几手关于家务劳动的争论,二者同样作为网络博主,在工作特征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办公地点灵活、拥有时间自主性,在内容创作上有着较高需求,但在家务分工上却有着极大的区别。这不由让人思考:灵活工作制对于家庭生活性别模式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这一问题在学界也广泛受到讨论。科技驱动下的工作革新使得灵活工作制逐渐兴起,相关争议也随之而来:一种看法认为,灵活工作制有利于夫妻按需安排工作,能促进双方平等地分担家务和儿童照料等工作;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灵活工作制可能会强化女性从事无酬家务劳动的传统安排。上述“机会”or“剥削”的争论,近期在英国情境中得到了梳理与解答(Wang&Cheng,2024)

“相连的生活”:如何理解夫妻差异的灵活工作制安排对家务的影响?

在已有的研究中,灵活工作制对家庭性别平等进程影响的结论并未统一,原因之一在于未将家庭视为一个夫妻互动的系统,只关注于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为此,概念“相连的生活”(linked lives)在这项研究中得以运用,并关注到了不同类型的灵活工作制所可能产生的效果差异,以及不同家务劳动类型的特异性。

在机制上,时间可用性理论支持灵活工作制的“机会论”,指出传统性别分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职场中的制度约束而形成的,特别是工作场所横亘着男性文化与“理想员工”期待(视工作重于家庭)。这种性别化的制度使得男性对于更平等家务分工有心无力,因为他们被鼓励全身心投入于工作中。

灵活工作制所代表的职场变化将为男性获取更多可用于家庭劳动的时间,因此可能帮助减轻妻子负担。而工作与家庭边界理论则支持“剥削论”,指出工作与家庭领域边界的渗透性以及方向存在性别不对称。受传统性别角色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可能更从工作中获得社会认同,而女性则继续接管传统性别期待下的家务分工。当灵活工作制从物理、时间和心理层面不断模糊家庭与工作的边界时,女性的家务负担将不断提高。

家务劳动包括日常(routine)家务和非日常(nonroutine)家务。日常家务(例如做饭、打扫、洗衣和购物)灵活性较低,往往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而非日常家务(例如维修、园艺)灵活性较高,非常规任务。既往研究发现女性参与日常家务比例较高。子女照料则被视为与普通家务劳动存在本质区别,尽管妻子仍然被视为主要负责人,但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父亲的参与,尤其随着公众对男性参与育儿的期待提升,以及受密集育儿规范的影响。

与之相对,灵活工作制类型被分为缩短工时安排(RHA)、灵活时间安排(FTA)以及远程办公安排(TWA)。相较而言,灵活时间安排由于工作时长与地点不变,因此被认为同其他两种灵活工作制安排存有差别,缩短工时和远程办公对家务分工的影响可能相对更显著。

研究设计

借由“了解社会:英国家庭纵向研究”的夫妻匹配数据,研究人员保留了18~65岁、连续工作/保持婚姻状态至少两期的受访者。以“妻子-丈夫”家务劳动时间差异的连续变量,或是6项家庭事务中妻子/丈夫为主与否的二分变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则是受访者是否使用任何类型的灵活上班方式,并进一步区分三种灵活工作制类型,排列组合形成夫妻间共9种安排方式;最后控制了包括夫妻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与个人职业状况等可能影响“工作-家务”劳动关系的变量。根据因变量的性质,不同类型的固定效应模型被运用于分析中。

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