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万外国人正在涌入中国。今年以来,在入境游政策频传利好的背景下,中国入境游市场持续火热。

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

以“China Travel”(中国旅行)为标签的单支视频,在YouTube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突破8000万次,TikTok视频总播放量近10亿。乃至“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境外社交媒体的新热词。

“中国游”的火爆背后,小语种导游赚得盆满钵满。但在高校,外语专业尤其是小语种却是另外一番境遇。

“最忙的时候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张家界的英语导游麦子告诉橡树实验室。

“收费基本上在800元—1000元左右,是中文导游的2—3倍。”葛佳(化名)目前是一名大四的西班牙语在读生,去年考取了专业对口的小语种导游证,今年在重庆做起了小语种兼职导游。

中国入境游市场的火爆,点燃了对外语导游的需求,尤其是小语种导游。

成都导游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这几个月小语种导游咨询量,大概增加了5倍。

然而矛盾的是,大量的外语导游人才需求之下,外语专业却面临“遇冷”。一边是招生不足,一边是高校不断裁撤相关专业。

外语专业曾是培养各类外交、翻译、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力军,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外语专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大学中分布最广、在学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如今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却面临AI的狙击。

外语专业缘何“遇冷”,还能否“回暖”,未来如何求生?

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