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重阴历轻阳历,元旦不及春节假期长,仪式感不如春节隆重,讲究也远不如春节那么多。

互联网改变世界。无论阴历阳历,至少在微信朋友圈,大家都会隔空祝福,什么大节小节都是要过的。仔细想想,也是融合。春节固然要浓墨重彩,毕竟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年,但是元旦的轻描淡写似乎也应该改改,怎么说都是世界人民的年。张灯结彩多一些喜庆气氛,融入世界海纳百川,也是文化自信。

大众节庆之外,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自己特别的节日情怀和仪式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有了第一辆车起,大多数元旦夜,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我都会驾车做一次完整的长安街穿行。

这是我辞旧迎新的仪式感。

从北京的建国门立交桥一路向西,经过东单、王府井、西单,然后,从复兴门立交桥盘下去,到西二环,随后,意兴阑珊地回到家里。

这个仪式感坚持了十多年。

每一次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都心潮澎湃,便会把车速放慢。在这段三四公里的区间里,任由那些经历的故事、场景,在脑海里一一浮现。

60后、70后的中国人,童年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的金山上》,慢慢长大的。成年之后,无论哪种方式或者是哪种途径,都总会与天安门、长安街有过某种联系。

那是一种铭刻的记忆,不可能抹去,不可能忘记。

这样的记忆,会使得我每到辞旧迎新的最后一天,晚上都无法入睡,只有当驱车在那条长街纵情驶过,任由所有的记忆流水般淌过一遍,内心才会安然、平静。

这是一种幸福时刻。幸福不仅在于道路两旁的华灯璀璨,以及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画面在脑海中涌现,更在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远方,尽可以让人憧憬无限美好的未来。

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